作者丨秋刀鱼
尊重原创,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
餐饮行业评奖评优本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。通过表彰优秀的菜品、企业形成一种榜样和标杆的力量氛围,从而激发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然而,不知何时起,餐饮行业的评奖评优开始变得五味杂陈。激励行业,振奋人心的好事情逐渐演变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“综合实力”的较量了。
人数即票数
判断奖项的含金量,是否有参与的必要
评委在行业的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奖项的含金量;其次组委会,有稳定的有名望的举办方或承办方,评选的含金量往往都不错;获奖数量,如果活动范围小,获奖数量多,活动的含金量通常不高,也就是行业俗称的”发牌子“,这类评选不仅不值得参与,反而会暴露企业自身的不自信。
判断奖项内容是否会为门店增添人气
餐饮行业内卷问题一直很严重,在评奖评优上丝毫不“逊色”。假如A企业参加了某评选,B企业势必也会想要参加,一方面是从众心理的诱导,另一方面是似乎企业不去参加这个评选,不在评选上露脸,容易引发外界的各种猜忌,久而久之,评选不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,更像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强制任务。
理性看待评选结果不过分追求荣耀
评选有其存在的必要,它是企业实力和自信的象征,也是行业蓬勃发展的表现,更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。评选活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,有问题的是有心人士利用企业对奖项的追逐,将企业作为“宰杀”的对象,从中谋取利益。
想要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,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对评选的态度,坚定“四不”原则,即不盲从 、不迎合、不回避、不轻薄,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核心,选择含金量较高且能为企业发展增添光彩的评选。其次,企业一旦确定参与评选,则应该严格尊重评选规则,保持对评选结果的公平追求,监督评选中的不法行为,营造公平、公正的评选氛围。
最后,评选必定有人获奖有人落选,保持良好的心态,做到胜不骄,败不馁。如若有幸获奖,将其看做行业及社会对企业现状的认可和对未来的鞭策;如不幸“名落孙山”,则更应该将格局打开,将其看做是一场学习、交流盛会,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,完善企业发展,助推企业更上一层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