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丨鱼头
尊重原创,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
轻食曾被视作餐饮的“蓝海”,最近似乎有些变化。Wagas“易主”,新元素关店,这两家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轻食简餐先行者的角色,在这条赛道上起起伏伏。
轻食,被忽视的“对手”
轻食?传统餐饮人听到这个词往往不屑一顾,不就是把鱼、虾、鸡肉、蔬菜、水果等食材拿酱拌一拌吗?“这玩意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啊,能赚到钱?”但正是这些“没有技术含量”的食物,抓准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“养身”“瘦身”等消费需求,顺势发展。
轻食的消费并不低,当中不少堪比湘菜正餐品牌。在点评app以“轻食”为关键词搜索餐厅,他们当中有不少门店人均消费已达60-80,其中有意思的是,这些门店的评分并不低,集中在4至4.5星之间,有的甚至接近5星。对比之下,不少家常湘菜馆进化耗费成本做运营、做推广,却仍旧只是在3星至4星徘徊。
湘菜能否“轻食”化
其实轻食本就是围绕“健康餐饮”概念的赛道,并不局限于某个菜系。它迎合了Z世代年轻人健康的需求,也符合健康饮食发展的潮流。那么湘菜是否可走“轻食”化路线呢?
曾经有人提出过“轻湘菜”的概念,比如菜心、乐兮小酒馆等。后续虽然并未引起关于此话题的讨论,却是行业里一次重要的尝试。而门店消费者多为年轻群体,这也侧面证明了一点,即要抓住年轻消费者,“健康饮食”不正是机会吗?
轻食是如何将健康的概念深入消费者心中?除了食材选择和烹饪、调味的方式之外,且看看它的另一业态——定制餐。这个曾经在年轻人当中掀起过一阵波澜的订餐方式,以三天、一周、半个月、一个月等时间为周期,为消费者定制“减脂”“瘦身”等功能性餐食。以湘菜的丰富程度和灵活性论,完全能够承载这一消费需求,只不过,区别于传统湘菜正餐,还需要厨师们从产品和呈现方式上打开思路,重新设计。
轻食此前能够快速发展,得益于其轻资产、供应链完善的模式,以及低难度的烹饪操作又降低了对人员的依赖程度。对于想要走快速发展路线的湘菜系品牌,也同样可以借鉴。例如给餐厅做减法,减少工艺复杂的烧、煨等类菜品,或以围绕标准化工艺较为成熟的产品打造单品店,例如酱腌制品、卤腊制品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