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湘菜人微报!

认证

大V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观点评论 >
    腊味餐饮到底有希望成为大品类吗?
    发布日期:2022-11-02 08:41:25 阅读1199次

作者丨椰子

尊重原创,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


腊制是古时人们保存食物的一种手段,有几千年的历史,通过腌制、烟熏后的腊味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,可以说深入人心。特别是在湖南,腊味更是每个人记忆中的味道。


长久以来,腊味作为传统食品在我国一直都有很好的市场基础。据中研网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腊味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75.62亿元,2021年全年腊味产值突破800亿元。


有如此大的市场基础,但腊味餐饮却始终没有形成大品类,只有零星几个餐饮品牌。


在湘菜的范畴中,不乏有一些聚焦腊味的餐饮品牌,以大蒜炒腊肉单品战略走红的老许家·大蒜炒腊肉,在星沙深耕26年的老牌餐企凉塘一味等等。虽然在本地都有一大批拥趸,火爆一时,但大都难以扩张。
腊味,到底有希望成为大品类吗?

地域粘性强,局限于本土


在湖南,熏制腊味大体上流程是差不多的,但正是因为所用的材料的细微差别,衍生出了各地的不同风味。比如所用猪肉品种的不同会对腊味成品影响最大,腌制时有人只涂抹盐,也有放花椒或其他香料的,熏制时使用木头、艾叶、谷壳来熏,腊味所呈现出来的味道也不同。



湖南、广东、四川各地的腊味也各不相同。湖南腊味有浓郁的烟熏味,广东、四川的腊味则普遍采用风干,且广东偏鲜甜味,四川更偏椒麻味。


这种由一方水土的地域风俗和饮食习惯所孕育出的风味,往往有极强的地域粘性。本地人吃不惯外地的腊味,更别说要将一方腊味作为大品类推广出去,很难被当地市场所接纳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腊味餐饮品牌都深耕本地的原因。

腊味难创新,未来路难走


腊味作为传统食材,具有十足的年味特征,有自己对应的一批受众。这批受众年龄普遍较高,经过几十年的时间,腊味的基因已经深深刻在他们的骨子里,老腊味做出新招式对这类客人来说吸引力并不强,最终被认可的还是最经典的做法。


凉塘一味负责人李卓告诉我们,在进行品牌升级的时候,曾尝试过一些创新的腊味菜品,融入一些时尚年轻的潮流元素,最终并不被市场所认可,只能回归传统产品,在装潢、饮品等方面下功夫。



在老许家·大蒜炒腊肉,虽然有腊肉小龙虾这样的创新菜,但并不具备爆品基因,推广的核心还在于炒腊肉、蒸腊肉、腊肉火锅等传统做法。腊味创新路难走,最终只能走横向拓宽产品线,丰富腊味品种来吸引食客。
随着时间推移,消费客群新老更替后,吃腊味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。腊味品类要保持长期活力,必须从其他方面抓住年轻人的消费欲。

以健康加持,改善腊味赛道现状


腊味虽美味,但对比天然食材来说,经过加工的腊肉有诸多不健康的属性。不仅盐分含量高,维生素也遭到破坏。


在后疫情时代,健康饮食被更多人所关注。能够以健康的方式去加工、烹饪腊味菜品,无疑是对腊味品类的一大加分。



例如在熏制腊肉的时候,可以从熏料上改善,用较为精细的谷壳等材料代替木料,以此减轻腊肉浓重的烟熏味。其次,腊肉熏制时通常会渗出油脂,滴落在火中造成二次燃烧,这样产生的烟会在腊肉表面产生更多致癌的附着物。


实际上,能够通过技术装置把控住熏制时的温度范围,让腊味能够通过类似于“低温慢煮”的形式熟成,再配合烹饪阶段的多次飞水稀释,去除掉不健康的物质,就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健康化。


这样的方式本质上是为了有更好的出品,以健康的口号宣传腊味也许会显得格格不入,但这无疑是当下最适合腊味赛道的发展方向。


国内腊味产业虽大,但因其诸多的局限性,确实难以成就一条餐饮大赛道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腊味想要形成大品类,还需要长期的打磨和市场培养。
分享 阅读1199次

发表评论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

推荐资讯
首页 大V 消息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