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湘菜人微报!

认证

大V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观点评论 >
    吐槽别人菜“不正宗”,你也做不好菜
    发布日期:2023-03-03 15:00:01 阅读1009次

作者丨鱼头

尊重原创,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


俗话说“人红是非多”,实际上店红了,是非也多。在城市走红的同时,长沙这些写着湘菜基因的餐饮店,自然也惹来不少挑刺的“品鉴家”们。尤其如果你是个关注湘菜、长沙餐饮的人,就一定在网络平台或身边看见、听见过这些论调:


“哪有在辣椒炒肉里放什么木耳的做法咯,一点都不正宗。”

“一碗菜半碗辣椒,一盏灯那也能代表湘菜?”

“本地人才不会去什么笨罗卜呢,除了便宜,哪有什么味道可言?”


也许来自普通食客,也许出自资深老饕,当中大约还混杂着些许餐饮同行的揶揄,“炒菜的水平一般,炒作的本事倒是有一套。”



但当你刨根问底,非要列出个“正宗”标准的一二三四,大多数人却又只能含糊不清地“……以前没有这个搞法”“我认可的就叫正宗,其他的都是垃圾”“这些外行懂什么湘菜”。甚至于连不少初涉餐饮的年轻厨师也开始洋洋得意,“就这?我炒个菜能比他好吃一百倍。”

是什么在变得不“正宗”?


若以“正宗”为话题来讨论湘菜和湘菜馆,恐怕即使是相识多年的湖南老友,也无法在一时半会达成共识。什么是正宗,你认可的才叫正宗吗?菜不是以好吃为标准吗,正宗又算是个什么标准?何况口味和喜好本就各不相同,圈圈绕绕,怎么都辩不清楚。



但在追求菜品“正宗”的路上,餐饮人的脚步从未停止。对不少餐饮企业和厨师来说,“正宗”大约等于某种标准。有来自烹饪手法的标准,18秒炒制,6分36秒蒸制……有来自食材用量的标准,做一份小炒黄牛肉要用250克牛肉,做一份炒鸭要用掉50克茶油,一份鱼汤要用掉20克紫苏……涉及成本与盈利的核算,他们恨不得每一粒盐的要精确到粒才好。


但这种标准化,如今成了食客们口中菜品难吃的原罪。厨师们不想着如何通过烹饪技巧把菜做得合情合理,而是怎么快速上菜怎么来。譬如他们计划着如何调试一款黄金比例的个性酱汁,最好是浇上去之后,甭管你吃的白萝卜还是红萝卜,都是“世间绝美”。


曾几何时,餐饮供应链的发展,让餐饮人研究了多年的标准化有了落地实现的具体方法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复合型风味酱汁和调味料,甚至不少工厂还能根据餐饮需求提供酱料的定制、代工生产等服务;至于餐品当中原材料的大小、形状、搭配,中央厨房也能一并解决。


诚然,在以企业规模论成败、以门店数量论英雄的当下,标准化的确是打开未来餐饮市场的关键钥匙。这种生产方式,也的确成就了如今烤肉、火锅、饮品等品类在餐饮市场的繁荣,大小品牌和门店如雨后春笋,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这种追求“标准”“正宗”的思维方式,却也破坏了厨师们本身的研发与学习能力。


越来越模糊的菜品界限,越来越雷同的调味方式,这才让我们意识到,曾经属于传统手艺人的创造力和专注精神,正在渐行渐远。多年以前,我们尚能看到“跳钢管舞的鸡”“跳水鱼”“蒜蓉水晶虾”等热门菜品出现在各大湘菜系餐厅——尽管这种“你抄我,我抄你”的行为并不值得推崇,但至少人家不只有批判的眼光,而是懂得用自己的脑瓜子去思考如何把菜做出新意、做得让市场接受,也正是在不断的碰撞和实践中,才产生了香辣臭鳜鱼这样的湘菜新秀做法。


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里,关于湘菜菜品正宗与否的争论,或许永远不会停止,就像“辣椒炒肉到底怎么做才算正宗”没有答案,无论怎么回答也避不开人与生俱来的抬杠欲望。挑毛病虽然能让人获得瞬时的满足与成就感,但愿意承认自身不足、发现他人亮点并认可学习的能力,才是餐饮人的必修课。


分享 阅读1009次

发表评论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

推荐资讯
首页 大V 消息 我的